一位朋友介绍我结识了画家孙兆路,不但看到他的画册,还到他正在那里做高级访问学者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俄罗斯著名艺术家油画训练班上,看他在俄罗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课堂作业。面对那些画得完整精美而且幅面巨大的油画作品,呼吸着当年十分熟悉、喜欢的油彩的味道,一时间有一种心醉的感觉。孙兆路画的人体相当精彩,不但造型功底扎实.色彩感觉也很好,也看得出来他认真和投入的态度。
孙兆路是一位有才华、有理想、有毅力的画家.数十年来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克服种种困难险阻,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已经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1983年他在中央美院期间,得到他平素十分钦仰的罗工柳先生的指导,多年来也常去看望,得到罗老的关怀和指点,大有教益。对于每一个热爱艺术、视艺术为生命的人,一旦能够卸掉尘世杂务,忘掉一切俯首于画布画纸.心灵上得到的喜悦和满足,则非此道中人所能体会其万一的。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孙兆路这些年的努力和成绩,并不为过。
孙兆路投入油画多年,有很好的功底,他的油画技法娴熟,观察深入,色感细腻而丰富,特别留意色阶的微妙变化.局部色调分解的层次虽多,却不影响整体印象的分明。几年前,孙兆路和几位朋友到了新疆的最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湖边去写生,在那里,他们如同到了远离尘世的仙境,那里保留着原始生态的环境,没有遭到污染和破坏。为了探幽览胜,几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骑着马爬过绝陡的山坡,去到游人罕至的深山,一场突降的大雪阻挡了冒险的行程,也几乎断了归路。喀纳斯之行孙兆路有极大收获,不仅饱领自然山川的雄伟瑰丽、四时晴阴变化无穷,收集到大量的创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他深刻地领会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只有遵照古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即人类的行为不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人类才会从大自然受益无尽,而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孙兆路对描绘自然风光不仅更为执著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影响到他油画风景的艺术追求和画风的变化。我手边有孙兆路较早在中国台湾展览的一本画集,其中有他一组《北方风景系列》作品,都是他黑龙江故乡生活场景的描绘,有情调更有感情,画得很好,只是看得出来.其风格还未能摆脱俄罗斯风景画的影响,难免小品小景的感觉。到过喀纳斯之后,孙兆路的画风为主一变。这可能是他面对如此瑰丽丰富,雄伟博大的自然景观,引起内心深刻震动的结果,也可能是画家好久以来酝酿成熟的求变理想的大胆实践.或者两者兼有的机缘巧合。总之,他的这一批喀纳斯风光之作,明显有一种雄强博大的气度和风采,是他过去的作品中所缺少的。在喀纳斯之行以后,他的艺术有一个跨越,或者说他目前的创作状态正在这样的跨越中。在他这一批大型的风景画里,我感受到画家的心态,由于大自然的激发所产生的震撼和激荡,似乎从一般的平常的唯美状态,进到一种追求崇高和雄强的境界,对于一个有理想追求的画家来说,可以称为难得的转机,此非人人可得。
孙兆路从喀纳斯回来,埋头创作,画了一批大幅风景画,几乎每一件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力求深入精到地再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生态情貌和四时交替下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古人说“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如此令人激动的自然胜景前,孙兆路的决心是极尽可能地精到完美的描绘和再现。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探索.事实上,他把油画的写实功能和油彩的微妙性能发挥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并得到了成功。在这样顽强而执著的努力追求中,将会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个性。
孙兆路中秋时节去到喀纳斯,由于地势高寒,当地已是深秋景象,丛林杂树.色彩缤纷,秋水池塘,落叶片片,或宁静,或喧嚣、或丰润、或孤清,天地万物如睡如醒,令观者如醉如痴,如幻如梦。此时此刻,人与天地融为一体,同生命而共呼吸,大道同一.物我两忘。孙兆路的喀纳斯风景组画向观众传达的就是这样的信息。在一系列作品里,题为《寂静的山林》、《金色池塘》、《喀纳斯河秋韵》、《再生系列之一》和《泰加丛林》之作,被中国香港邮政公署选印了邮票,其它如《旷野林际》则入选北京国际双年展的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并被中国美协收藏。此外像描绘丛林初雪的《初雪》,《木桥晨雪》、《琼雪》、《独木小溪》等作,都因此种深秋的薄雪较难表现而较少入画,完美之作更少,孙兆路则独辟蹊径。以“极妍尽态”(借用恽南田主语)的手法表现之,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它作品甚多,我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孙兆路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艺术才华,极好的悟性,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艺术事业的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使他达到“大器晚成”的境界。当然,我前面讲过,油画本是外宋画种,要达到中国人的喜爱和艺术上的“雅俗共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就孙兆路来讲,成功固然可喜,还有更高境界待努力,还有更高的目标要登攀。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